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5篇
  免费   3175篇
  国内免费   4492篇
测绘学   530篇
大气科学   2471篇
地球物理   3071篇
地质学   10960篇
海洋学   1649篇
天文学   112篇
综合类   726篇
自然地理   132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622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918篇
  2013年   1060篇
  2012年   992篇
  2011年   1076篇
  2010年   810篇
  2009年   1058篇
  2008年   1023篇
  2007年   1127篇
  2006年   1102篇
  2005年   836篇
  2004年   845篇
  2003年   708篇
  2002年   675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482篇
  1998年   383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大陆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松辽裂谷盆地为例,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泊盆地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适用于内陆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的术语和模式。根据大陆裂谷盆地的演化阶段特征,划分为同裂谷沉降超层序和后裂谷沉降超层序,指出两个超层序在形成机制和组份上的差异,并相应建立了两类层序地展模式;根据古湖泊发展过程中出现枯水湖—丰水期—枯水期的周期性演化特点,划分为湖进体系域、湖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  相似文献   
982.
The macro and micro cloud physics structures and their evolution with time are the core of describing cloud fields in essence.They are necessary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not only in aviation and spaceflight activities but also for atmospheric radiation transfer and acid rain formation research.Unfortunately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n entire environmental cloud field by using observation methods directly.Thus,by use of computation physics method to build a cloud-systemmodel may be an indispensable way for this topic.This paper presented a cloud-system model for this goal,and simulated a real case.The results of computation showed that the macro structure of the cloud field was better consistent with real observation,and the micro structure was fairly reasonable.The output of model could provide all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oud field:(1)size-distribution spectrum of hydrometeor particles(point),(2)vertical profile(line),(3)horizontal or vertical section of macro and micro parameters(surface),and(4)cloud cover,pattern of cloud and configuration of cloud,etc.(body).  相似文献   
983.
用考古学方法讨论渭河断陷带现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恒悦  黄亦斌 《地震》1994,(4):73-77
考古学方法为解决地质时期第四纪,尤其全新世的年代问题提供了方便,在地质,地貌等研究中得到应用。本文用较多的考古材料讨论了渭河断陷带现代构造运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84.
本文对驱动重联过程作了二维可压缩磁流体动力学模拟.对于长的计算域(1:4),在持续入流的作用下形成了双重磁岛结构,这些磁岛在向外运动的过程中不断靠近,逐渐聚合成为一个大的等离子体团,并继续向外运动.这说明在地球磁层顶和磁尾所观测到的大尺度磁结构,很可能是在驱动重联过程中,由较小的等离子体团聚合后形成的.并初步揭示了在空间等离子体中,磁岛的聚合过程难以直接观测的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985.
计算机勘探模拟系统的剖面图交互式编辑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机的勘探模拟系统在国外已进入实用阶段。目前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在初期设想的计算机勘探系统中很多是在剖面图上进行的,所以剖面图的交互式编辑子系统是整个系统核心的部分,它的主要设计思想是用户通过计算机键盘操作、用类似手工的方法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出一张供自己使用的地质剖面图,并且还有修改、删除、存贮等功能,使用户感到直观、灵活、方便且易于比较。  相似文献   
986.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成因地层序列及古特提斯海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文臣  葛立刚 《地球科学》1994,19(5):663-675
总结各类沉积盆地的沉积和地层格架,厘定出6类等时性地层界面和5个级别的成因地层单位,在分析地层界面性质和各类成因地层单位沉积构成的基础上,将华南二叠-三叠系划分为7个沉积幕、3个构造沉积幕和2个沉积盆地域、恢复了华南板块二叠-三叠纪的演化过程,论述了板块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和源区侵蚀作用对各级成因地层单位的控制意义,证明了华南的古特提斯海经历了陆表海和伸展裂谷海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87.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和甫  梁慧社 《地球科学》1994,19(6):727-741
天山造山带呈W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北天山应自泥盆纪开始弧后扩张,形成泥盆-石炭纪边缘海小盆。在石炭纪晚期闭合,旋回时限约100Ma,应属于孤后造山模式,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主要分为两期:早期由于楔冲作用所产生的薄  相似文献   
988.
塔北地区变形样式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光亚  陈发景 《地球科学》1994,19(6):755-768
塔北地区包括库车前陆盆地和塔北前陆克拉通地区两大变形带,在库车前陆盆地,垂向上,主要受滑脱层发育及其展布、构造地层组合及岩层埋深等因素控制,深层一般为被动顶板双冲构造及断变褶皱,中层三角带、冲起构造,浅层为断展,滑脱及底辟褶皱;横向上,与挤压应力大小、地层岩石力学性质、滑脱层发育程度等相关,自造山带前缘向前陆克拉通方向,褶皱一般由紧闭,不对称或倒转变为平缓,开阔,并由断变,断展褶皱变为滑脱褶皱;变  相似文献   
989.
加利福尼亚弧-盆-沟体系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利福尼亚中生代弧-盆-沟系的构造和演化模式一向为世人所重视。作者应邀有机会对加州内华达岛弧地块、弗兰西斯科杂岩和大谷弧前盆地进行了实地地质考察。本文仅就这3个岩性-构造单元的一些独特地质特征和地质景观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90.
频率域电磁测深中的记录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讨论了频率域电磁测深中的记录规则,然后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在不考虑微弱的阴影效应时,将测深点作为频测记录点更为合理。野外试验对比说明了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